年内发行规模近3300亿,债基成公募“新战场”

从主动权益持续萎靡,到ETF热度减退,不知不觉间,债基已成为公募争夺的新战场。

据Wind统计,截至5月27日,年内发行并成立的基金共568只,首募规模合计4140.33亿元。其中,债基数量为191只,规模高达3299.48亿元,占比近八成。

另一组对比强烈的数据:年内首募规模超过20亿的基金共58只,TOP 55都是债基。仅有的3个例外,来自一季度打得火热的A50ETF。

“新战场”三大特点

本轮债基“发行战”有何特点?

首先,并未出现“绝对赢家”。Wind数据显示,55只销量超过20亿的“爆款”债基,出自41家基金公司。上榜数量最多的是银华基金,有3只产品在列,其余公司都只有1-2只产品上榜。

其次,未被头部公司垄断。和此前ETF发行“赢家通吃”的局势不同,在债基这个赛道,部分中小基金公司也能分一杯羹。

比如,年内发行规模最大的一只债基出自安信基金,成立于3月11日的安信长鑫增强,卖了80亿元。此外,成立于4月22日的安信青享纯债,首募规模为30亿元。

鹏扬基金年内也卖出了2只“爆款”债基——鹏扬永利90天持有A发行规模51.07亿元,鹏扬中债0-3年政策性金融债A发行规模43.5亿元。方正富邦、华富、华商、中航、中加、惠升等中小基金公司也各诞生了1只“爆款”债基。

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表示,债基审批目前限制比较多,头部公司拿到的批文也不多。而且债基在收益上差距不像股基那么大,发行情况其实更倚重销售端而不是投资端,只要能谈好大渠道和大客户,中小公司也是有机会的。

此外,中长债期纯债更受欢迎。55只“爆款”债基中,有25只中长债期纯债、16只被动指数型债基、10只混合二级债基、4只混合一级债基。

这与市场环境有关,今年债市持续走强。据民生加银基金统计,近10年来,在债牛行情的2014年、2015年、2018年、2021年以及2023年,中长期纯债型基金收益好于短期纯债型基金。

债牛能否持续?

对于年内债基发行持续火热的原因,北京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解释,“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方面,债基今年业绩表现比较好,年初以来利率连续下行,带来了一波债券市场的牛市行情;另一方面,“存款利率下行+手工补息叫停”导致存款搬家,以及股市宽幅震荡导致的部分资金求稳撤出,也给固收产品带来了一些增量资金,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债基的热度。

展望后市,长城基金固定收益研究部副总经理、基金经理吴冰燕认为,在当前低利率环境下,稳经济政策频频发力,债市难免出现短期波动,近期波动率也可能会上升。

不过,吴冰燕表示,当前宏观大环境比较利好债券市场,无论是基本面,还是预期的政策发力情况,暂时还不足以使经济基本面出现拐头向上的趋势性转变。

她指出,近期发布的4月金融数据中,新增社融是2005年以来首次单月负增长,说明了经济稳增长仍然面临一定压力,因此市场对货币政策宽松有一定预期,在这种环境下利率仍有望维持震荡下行趋势,债市尚未迎来由牛转熊的拐点。

博时基金固定收益投资二部基金经理吕瑞君认为,今年债券牛市依然值得持续期待,原因来自两方面:

一是考虑到年内海外货币政策大概率会转向进入降息通道,海外扰动对国内货币政策的制约有望逐步得到解除,同时针对当前国内经济仍在慢修复通道中、实际利率偏高制约内需改善、银行净息差压力偏大等多方面因素和背景来看,央行年内进一步下调短端政策利率的必要性仍然存在,如果短端利率得到进一步下行,也将打开长端和超长端利率的下行空间。

二是考虑到资产荒格局的延续,超长端国债由于票息优势,仍然会受到配置力量的关注。

金鹰基金固定收益研究部总经理邹卫判断,短期来看,基于目前利率曲线的斜率水平,3-5年期限债券或相对更优;从品种选择来看,城投债或更具性价比。

他进一步解释,5月是信用债发行的季节性低谷,从上半月来看,信用债的发行量低于历史同期,各期限信用债供应不足,投资者广泛欠配。在此情况下,二级市场上信用债受到追捧,信用利差大幅收窄,所以最近以信用债配置为主的债基表现相对更好。

“从近两三年情况来看,城投债下半年发行量比上半年可能会进一步收缩,在金融机构普遍缺乏高息资产的大环境下,信用利差虽然处于历史低位,但仍然有较大的配置价值。”邹卫表示。

本文地址:https://cknow.cn/archives/65481

以上内容源自互联网,由百科助手整理汇总,其目的在于收集传播生活技巧,行业技能,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可靠性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侵权链接、联系方式等信息发邮件至candieraddenipc92@gmail.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