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才们开始卷自动驾驶

在很多人心里,小马智行的联合创始人兼CTO楼天城是传说一样的存在。从天才聚集的首届清华“姚班”毕业,先后入职谷歌、Quora和百度。在谷歌时,他创下了中国博士生入职的薪资纪录。

在编程竞赛圈里,楼天城的名字几乎无人不知。从2006年开始,楼天城连续11年霸榜TopCoder中国区榜单第一名,被称为 “中国大学生编程第一人”。他在程序员中有强大的号召力,被尊称为 “教主”。

2016年,在楼天城的影响下,一批编程竞赛圈的技术牛人,纷纷加入了在创业初期的小马智行。他们瞄准的是当时最火热的赛道——自动驾驶。

当天才们开始卷自动驾驶

▲楼天城。图 / 小马智行官方微博 

同一年,谷歌的自动驾驶部门正式独立,后来成了广为人知的Waymo。在中国,AutoX、百度、文远知行等公司,也先后在那两年投身自动驾驶的新浪潮。

按照《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自动驾驶被分为L0-L5 6个等级。L0至L2是辅助驾驶,需要驾驶员全程监控驾驶;L3及以上是自动驾驶,事故主要责任从驾驶员变为系统,区别是,L3仍需要驾驶员坐在驾驶位在紧急情况下及时接管;L4级的自动驾驶可以去掉驾驶员,在一定环境内实现无人驾驶;L5则是任何情况下的完全自动驾驶。

对于小马智行,和其他做自动驾驶的公司来说,做出L4级别及以上的自动驾驶车辆,是他们的初心。在这个范围里,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是能够实现L4商业化落地的重要场景。

与目前的网约车相比,Robotaxi由于没有司机,理论上可以实现24小时运营,在运营时长增加的同时,大大减少了人工雇佣成本。从更长远的角度看,当人类不需要自己开车,整个交通出行的场景会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资本从不错过任何一个风口。据爱企查统计,自2017年以来,小马智行已经完成10轮融资,披露融资金额超11亿美元,参股的既有著名投资机构红杉中国、IDG资本,也有中国一汽、丰田等整车企业。目前的估值达85亿美元(约615亿元人民币)。

但是政策法规的限制、高昂的造车成本都是Robotaxi大面积铺开的阻碍,盈利更是遥遥无期。如今,先驱者Waymo运营的全球最大规模Robotaxi车队,也只有800台。其估值从2018年巅峰时刻的1750亿美元,降到300亿美元,缩水85%。

国内一批曾以Robotaxi为主要目标的公司,也在各自寻找自己的方向突围。文远知行将业务拓展到路线更固定的无人巴士,争取尽快落地;百度一度将重心转向L2,与车厂联合开发辅助驾驶,后面又开始布局智慧城市和车联网。

小马智行的业务线也几经调整,到今天,核心业务被拆分为三块,分别是: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自动驾驶卡车以及乘用车智能辅助驾驶业务。

但楼天城从未放弃对Robotaxi的追求,他一直坚信“自动驾驶是最好的能让技术真正产生价值的东西”。小马智行也是唯一一家在北上广深都拿到自动驾驶出行服务(Robotaxi)无人化牌照的玩家。

当天才们开始卷自动驾驶

▲小马智行拿到北上广深Robotaxi无人化牌照。图 / 小马智行官方微博 

最近,一些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在2024年一季度财报电话会上,马斯克确认特斯拉将在今年8月发布Robotaxi产品。事实上,早在2016年,Robotaxi就已经被写进特斯拉的规划——“在你工作或度假时,让你的特斯拉自己出去拉 uber 赚钱。”此次的产品发布,或许能让大家看到Robotaxi成功盈利的一丝曙光。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联系到了小马智行的联合创始人楼天城,和他一起聊了聊特斯拉对自动驾驶行业的影响、L4的商业化难题和小马智行这些年的改变和坚持。

以下是每人Auto和楼天城的对话(在不影响原意的情况下,有删改):

当天才们开始卷自动驾驶

▲每人Auto与楼天城对话。图 / 每人Auto拍摄 

当天才们开始卷自动驾驶

 

当马斯克瞄上Robotaxi

每人Auto:据路透社消息,特斯拉决定暂缓推出经济型汽车Model 2,转而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研发Robotaxi上。此前,Model 2曾被寄予厚望,成为最畅销的车型,所以很多人将特斯拉的选择称为一场“豪赌”,你怎么看呢?

楼天城:我觉得比较顺理成章,或者说这是一个长短期之间的平衡。如果特斯拉继续去研发Model 2甚至Model 3,这是属于短期内比较稳妥的方案。对外界来说,不理解Robotaxi的原因是短时间不会有明显的产品出来。

但是Robotaxi的优点也非常明显,它给用户带来的价值和体验,和传统车的研发会有很大不同。当然也会带来商业化的巨大成功,我想这也是它比较受关注的很重要原因之一。

如果从更长期来看的话,以后车辆随着智能化和电动化的深入,共享也是很重要的趋势。所以两个市场其实都可以兼顾,只是说将来哪个更大,是会随着发展而产生变化。

另一点是,Robotaxi的本质是提供出行服务,卖服务和传统车企售卖车,在收入和盈利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在一个档位上衡量。这可能也是Robotaxi能吸引到很多新的大的OEM(主机厂),愿意在这方面投入很重要的原因。

小马智行也是看中了这一点,包括我们合作的丰田以及国内其他OEM,所以我们会愿意在这方面投入很多的资源。

每人Auto:那么目前,小马智行的Robotaxi的进度到哪里了?

楼天城:2022年底,小马智行获得了“无人化车外远程阶段”道路测试许可,这是完全自动驾驶的分水岭。

目前我们已经可以实现常态化无人化运营,首先这个车肯定是没有司机的,其次是在路上,一天可能至少十几个小时能常态运营。现在想的是,如何能让它更好的在更大范围里提供服务,完成商业上的成功。

当天才们开始卷自动驾驶

▲小马智行获准在北京亦庄开启车内无人驾驶出行服务(Robotaxi)收费。图 / 小马智行官方微博 

每人Auto:你曾经说过“自动驾驶要实现盈利,一是量产化、规模化;二是做到真正跟人无关”,这两点目前小马智行都做到了吗?

楼天城:目前Robotaxi已经不再跟人直接挂钩,而是通过其他方式将人释放出来而最终产生更大的价值。

剩下的就是量产化和规模化的因素了。我们开始其实就是以量产的方式规模化,去年夏天和丰田汽车成立合资公司就是我们的第一个尝试。量产规模化的车,一方面是成本的降低,另一方面也想让我们的服务更标准化。

每人Auto:特斯拉作为全球头部车企,量产化和规模化对他们来说,难度似乎要小一些。这样的强大对手入局Robotaxi,会对小马智行造成压力吗?

楼天城:车圈的话,像特斯拉这样的对手,单从车企来看至少有100家,但大家也都还在这样生存。Robotaxi远不到多家竞争的状态,我之前经常举的例子:一条街上开满了饭店,大家都很红火。

每人Auto:Robotaxi一直被认为是L4商业化落地的重要场景,那么未来L4还会卷向其他方向吗?

楼天城:我们先把L4这个盘子做大。

当天才们开始卷自动驾驶

 

从L4到L2是降维打击吗?

每人Auto:我们都知道,小马智行的初心是在L4级别的Robotaxi上,但这两年,也开始涉及L2级别乘用车智驾的部分。除了商业上的考量,也会希望通过帮助车企做辅助驾驶,来获得更多的真实路测数据吗?

楼天城:这个问题如果放两年前问有道理,现在受AI发展的影响,尤其是多模态相关的,它使得数据源发生了变化。最早我们说数据的时候,我脑子里也觉得是车采集的数据,但今天的数据已经不限于车采集了,比如路端采集,网上一些跟车无关的视频其实也是在帮助自动驾驶。

数据源发生了变化,现在大家比拼的都是如何花最少钱获得最多数据。小马智行也有这样的业务,就是帮助车企搭建数据平台,让他们能更好地获得数据。小马智行可以通过L4获得一些高质量数据,这是很重要的省钱点。

每人Auto:如何获得高质量数据?

楼天城:L4技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帮L2产生数据。全自动驾驶的激光雷达的识别能力非常强,你知道上面的这个雷达到这个瓶子多远吗?L4的车可以告诉你这个距离,甚至可以到厘米级的精度。L4车辆在它跑的过程中,其实它就顺便获得了这些数据,以及完成数据标注。

但L2想获得高质量数据要花非常多钱,和很高的成本来做处理。

每人Auto:在你眼里,L4和L2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楼天城:智能辅助驾驶(L2)本身是一个助手,助手就是你需要帮助的时候,每次都是在帮忙,不是添乱的。所以需要注意的是:每次帮忙都要一定正确。所以路上的一些靠人就能处理很好的事情,我就完全不必做,只要帮我能做的做到极致。

而L4千万不能这样,L4就是需要所有事情都能处理,所有的corner case(极端案例)都能覆盖。L4的难点就是corner case(极端案例),所以智驾中忽略的部分,反而就是L4主要解决的事情。

当天才们开始卷自动驾驶

▲自动驾驶乘用车和卡车行驶在南沙港快速路。图 / 小马智行官方微博 

每人Auto:已经有做L4基础的小马智行,现在去做L2,算是一种降维打击吗?

楼天城:其实站在自动驾驶的角度去看,乘用车车企他们现在做的事情不能叫自动驾驶,而是高阶辅助驾驶。降维打击这个词我几年前用过,行业发展到今天,这两者的不同之处已经远大于相同之处了。

我举个例子,在我小时候看起来,篮球和棒球差不多是一个运动,基本都是要跑得快跳得高,反正身体棒,都能玩得好。但到了初中之后明显就不一样了,初中之后其实就有棒球队和篮球队,到了高中之后差别更大了,比如一个篮球运动员不一定打的好棒球,等到职业的时候就基本完全岔开了。其实篮球的绝对明星迈克尔·乔丹也打过两年棒球,但严格来讲也只是最基本的职业水平,但他在篮球上的水平是超级巨星级别的。

也就是说,随着技术的成熟,L4和L2的差别已经远远超过他们的共同之处了,已经不敢再说“降维打击”了。

每人Auto:听起来L4和L2只是方向不同,不再有高下之分。所以目前,小马智行在L4和L2上的投入侧重也是一样的?

楼天城:小马智行是一家初创公司,我们有自动驾驶业务、乘用车智驾业务,还有卡车业务。我们的目标是每个业务线出拳都要硬,差别在于投入多少拳头是最硬的,而不在于刻意的划分。

每人Auto:和其他自动驾驶的创业公司相比,小马智行切入乘用车智驾的时间不算早,会水土不服吗?

楼天城:我们当然希望自己也有量产的项目,这对我们更了解车是有很大帮助的。所以我们做的在业界虽然不算最早的一批,但也算不上晚,行业也是在不断发展中。

当天才们开始卷自动驾驶

▲自动驾驶。图 / 小马智行官方微博 

每人Auto:关于乘用车智驾业务,你曾经说过“性价比是产品背后逻辑和卖点”,这个性价比具体体现在?

楼天城:同样成本能不能提供更好的体验。比如能不能支持国内大部分高速、能不能自己上下匝道、能不能在市内使用,这就是不同的体验。在同样的成本下,如何做到更好的功能、给用户提供最好的体验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每人Auto:业界一部分观点认为,纯视觉方案是目前性价比最高的选择,你的看法呢?

楼天城:如果纯视觉能达到用户满意的体验,这必然是可以做的。

每人Auto:和纯视觉方案相比,你更看好激光雷达方案?

楼天城:纯视觉方案真正的好处是对车辆外观的破坏很小。如果不考虑激光雷达方案对车辆造型的影响,那纯视觉方案的性价比还是差远了。

每人Auto:我们能看到,现在几乎所有的车企都在卷乘用车智能驾驶,从最初的开城数量,卷到识别红绿灯、自动上下匝道。如果从智驾供应商的角度去看,你认为未来会卷向什么方向呢?

楼天城:我觉得是覆盖范围或者ODD(自动驾驶系统可以安全运行的具体环境和条件,包括但不限于环境、地理和时间限制),这个是更容易让用户感受到的东西。

当天才们开始卷自动驾驶

 

技术大拿与商人

每人Auto:业内传言称,每当楼天城和彭军(小马智行CEO)出现在硅谷的咖啡馆里,就会有一位技术牛人辞职加入小马智行,怎么说服别人加入?

楼天城:知道他想要什么。早期我找的人当然是知道他想要什么才去的。或者说他刚好处在一个踌躇满志想要做些什么但没有空间的时候,大部分人希望自己做的东西能产生影响。

每人Auto:这也是你最初创业时选择做自动驾驶的原因?

楼天城:我至今仍觉得自动驾驶是能让技术真正产生价值的东西。

每人Auto:自动驾驶行业这些年也经历了一些起伏,从创业到现在,你没有动摇过吗?

楼天城:这属于技术信仰。

当天才们开始卷自动驾驶

▲小马智行第六代自动驾驶车型在京开启全无人载客测试。图 / 小马智行官方微博 

每人Auto:技术之外,你认为一家公司如何才算创业成功?

楼天城:我从第一天创业就觉得公司成功不只是一个技术成果,而是一个商业的成功。

每人Auto:小马智行现在达到商业上的成功了吗?

楼天城:行百里者半九十,小马智行现在差的不再是驾驶能力了,而是量产规模、成本、服务这些东西。

当天才们开始卷自动驾驶

▲小马智行自动驾驶车型。图 / 小马智行官方微博 

每人Auto:技术和商业,有时会产生矛盾。对你来说,作为CTO的自我,与作为商人的自我,是如何斗争的?

楼天城:其实也是不断变化的过程,早期肯定是全部看技术为主,后来主要是对关键技术的把握了。当你做技术的时候,你会觉得很多事情尽在掌握,当你真的从更高的level来做指导,你就需要接受别人会以不同的方式完成这件事,这是很难的一件事情。

还是更多从公司成功的角度来分配自己的精力。一个公司成功要以商业的成功作为判断。但这一点,尤其是在CTO这个岗位上,很多人不一定认可。

本文地址:https://cknow.cn/archives/65710

以上内容源自互联网,由百科助手整理汇总,其目的在于收集传播生活技巧,行业技能,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可靠性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侵权链接、联系方式等信息发邮件至candieraddenipc92@gmail.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