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账面十几亿流水,我们不缺钱”

“不出海,就出局?”成为了今年国内企业热议的话题。对于某些地区来说,出海已经成了一个必选项。

某机构投资人Seth告诉小饭桌:“广深地区企业出海已经非常热闹了,且基本从‘老三样’进化到了‘新三样’。”

为了求证这一观点,小饭桌咨询了更多广深地区投资人,某机构联合创始人Shawn (化名) 告诉小饭桌:“我在广深地区碰到过很多做新能源出海生意的企业,看似不知名,但是一年账面十几亿流水,他们不需要搞资本这一套。人家老板说:‘我们不缺钱。’”

国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也曾在上个月提出:掌握生产力的人,适合出海。

提到广深地区的生产力,就不得不让人想到曾经以“世界工厂”著称的东莞,但实际情况是东莞“过去的生产力”正在淡出大家的视线。

Shawn告诉小饭桌,过去那些小家电厂、玩具厂、鞋厂等正在从东莞向外迁移,而东莞政府目前招引的都是高新技术与新能源企业,这类企业才是当下广深地区出海的“重头戏”。

这背后涉及到政策的转变、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等多方面错综复杂的因素。

透过这些因素我们可以感知到,广深地区正在变成一个缩影,其出海行业的转变代表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成果。这表明中国正从以劳动力密集型为主的轻工业品出口,转向以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为主的产业链出口,其中新能源产业链出口的表现尤为明显。

“工厂”还是世界的工厂,只是“加工”的东西已经变了。

广深出口新标签:新能源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以及上下游供应链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所以汽车出口、供应链出海成了一种风潮,比亚迪就是很好的例子。”Shawn说到。

作为深圳的新能源代表企业,比亚迪等一众新能源车企的出口是能够说明一些问题的。

2023年,比亚迪与长安汽车分别在匈牙利和泰国建立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吉利还出口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和南非等。而比亚迪同款车型在俄罗斯价格翻倍的现象更加加强了国内车企出海的信心。

Wind数据统计显示,汽车行业方面,比亚迪、长安汽车等9家整车公司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118.19亿元,同比增长50.06%,其中海外业务营业收入843.31亿元,同比增长79.01%。

而决定国内车企出海话语权的是,国内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供应链足够强大。更重要的是,这一部分供应链企业很多诞生于广深地区。他们不仅供应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同时也将强大的供应链能力输送给海外,形成了从整车到零部件的全体出海。

Shawn告诉小饭桌,这些零部件出海的企业,许多都不走资本道路。前段时间某国资平台负责人到东莞去见他,同时约见了当地一家做汽车零部件出海的企业老板,并告诉企业老板说:“我们可以投钱给你们企业。”

得到的回复是:“我们一年的流水能有十几亿,不需要这些钱。”

除了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储能、光伏的出海企业也在爆发式增长。

一家加拿大新能源公司的创始人Sam (化名) 告诉小饭桌:“我的供应商企业均来自中国。在加拿大买光伏板和其他设备,要比国内厂商价格贵,且交付时间长。”

价格低、交付周期短,让中国企业成了海外太阳能设备企业首选。“我肯定不会用北美供应商的,原本用中国供应商可以1-2年回本,用北美供应商就需要3-4年。”

而据Sam透露,这些来自中国的供应商,大部分分布在深圳、厦门等南方沿海地区。

产业升级的必然结果

“国内光伏、储能已经呈现产能过剩的状态,价格战一直持续,产业链上的各方都苦不堪言。能够将多余的产能释放到海外并消纳,对国内的相关企业来说是件好事。”深圳某基金经理王月明 (化名) 告诉小饭桌。

王月明认为,国内新能源供应链水平发展至今已经相当完善,而产能过剩无法消纳是产业的“灰犀牛”事件,出海恰好是化解目前“内卷”危机的有效途径。

“出海的方向上,储能以欧美为主。包括电网储能和商储、户储等,并且目前往商储、户储的延伸,各国明显是在增加的趋势,国外在商储、户储的需求比国内要高很多。”

至于光伏,王月明看到的更多是中东、非洲这些日照充足、土地又便宜的地区,同时这些地区给光伏配套的储能也比较多。“因为中东、非洲一些地区的电能供应其实非常不稳定,经常会断电,商业、工厂都需要储能来保障自己的稳定运转。”王月明说到。

Sam告诉小饭桌,他所在的加拿大某省是允许所有人建设光伏项目的。而加拿大联邦政府会给予安装光伏的家庭一定的经济补贴和无息贷款。

Sam表示:“现在加拿大光伏产业正处于‘无脑往前冲’的状态,大家都在抢占光伏份额。”

然而加拿大现有电线容量有限,大家都在拼速度抢占现有额度,也因此带动了国内光伏产业链出海。

此外,AI的发展,也意外加速了海外能源转型的负担,全球科技创业公司蓬发的硅谷中的许多企业,正在通过“短期靠抢电,长期选址时考虑与电力公司的合作”的方式,来抢占新能源市场。

海外各国对新能源需求的增大,正好匹配上了国内整个新能源产业的高速发展。

“躺着赚钱”

出海是广深许多企业一个必选项,背后的原因只有一个:能赚到钱。

Mike与Sam是好友,Mike告诉小饭桌,Sam在加拿大采购量非常稳定,对于国内的供应商来说,如果能够与国外这样需求量稳定的光伏企业达成合作,“属于躺着赚钱了。”

Mike告诉小饭桌,他和Sam所在的加拿大某省每千瓦时电价可以达到1.5元,差不多比国内单位价格高出1元钱,对于光伏厂商来说,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这加速了包括广深在内的国内许多地区新能源供应链企业出海的速度。马斯克、山姆·奥特曼等大佬、头部公司都在布局和投资能源企业。”Mike说到。

“逆变器、光伏板、transformer等零部件都是光伏商需要从国内企业采购的。”Sam说到。

但这些设备来源大多数是“越南制造” 或者 “泰国制造”。究其原因,Sam告诉小饭桌:“北美这边会对国内企业征收220%的反倾销税和超过100%的反补贴税,这会让成本无形中增加300%以上。而将工厂转移到越南、泰国这些地方,既可以雇佣低价劳动力,也可以避免高额的税费。”

至于新能源汽车出海是否赚钱,可以根据比亚迪卖到俄罗斯、中亚地区国家的车价作为参考。

据相关媒体报道,在国内,仰望U8售价109.8万元,比亚迪宋L顶配版标价24.98万元,但两者在乌兹别克斯坦的价格均翻番,分别约200万元、50万元。当地一家比亚迪经销商,去年三个季度卖出将近一万台车,每卖出一辆车就能抽成8%,至少2000美金。

在国内或许是最常见的网约车品牌,如比亚迪王朝系列平价车型,在俄罗斯并不属于经济型用车,需加钱购买。

国内新能源汽车在全球的领先水平,也带动了汽车零部件的加速出口赚钱。普华有策数据显示,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额持续增长,2022年出口额为810.9亿美元,同比增长7.3%,创下历史新高;2023年汽车零部件出口金额为876.7亿美元,同比增长9%。

中金公司研报显示,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金额在过去近30年持续增长,而近三年尤为快速。与此同时,中国汽车零部件公司对海外市场开发持续深入。

时代在变,经济发展的重心在变。这些都是影响国内不同类型企业存活、走向的重要因素。

站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角度下只能说,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本文地址:https://cknow.cn/archives/65680

以上内容源自互联网,由百科助手整理汇总,其目的在于收集传播生活技巧,行业技能,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可靠性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侵权链接、联系方式等信息发邮件至candieraddenipc92@gmail.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